close
金門,舊名浯洲,又名仙洲,並以秀緻的風光美景獲得『海上公園』的美譽。民國三十八年臺海對峙之後,金門為臺澎的屏障,時至今日,過去的十萬大兵剩不到三萬人,並成立國家公園,同時也是臺灣第一座人文及戰役紀念公園的所在地,許多廢棄的軍事基地,現在反倒成為大家競相參觀的據點。

金門有非常悠久的歷史,朱熹曾經在此講學,鄭成功亦曾以金門為根據地。

我們搭乘七點的飛機前往金門尚義機場,到達金門的時候不到12度,跟溫暖的高雄相比,金門真是ㄧ個「冷」阿!參觀完麵線廠,我們首先到達地一個景點是【建功嶼】。

建功嶼位於金門島金城鎮南門浯江溪口(門島西側的一個迷你小島),面積約五百平方公尺,在清末民初時期,據說當地百姓將一些末期痳瘋病患移入島內,任其自生自滅,故亦稱「痲瘋礁」,民國三十八年國軍在此建立據點(故又稱為W038據點),民國四十九年經內政部核准,改名為「建功嶼」,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廿日金防部為因應地區「精實案」,縮減兵力,駐軍撤守。民國九十一年金門縣政府為發展觀光需要,進行設施規劃、整建,使其成為民眾及遊客休憩活動的最佳去處,體驗金門不一樣的風情與美景。

建功嶼距離金門島大約只有500公尺,參觀建功嶼須配合當日潮汐,海水盡退時可以步行登島,但漲潮時四週都為海水淹沒,石板路上佈滿了蚵殼,雖不平坦卻有止滑的效果,冷冷的海風呼呼的吹著,大家都戴起帽子,雖聽說目前九度,海風吹來的溫度應該更加的低溫。

看旁邊石柱就可以猜測漲潮時水位還蠻高的呢!遠處可以看到反登陸裝
DSCF7342.JPG

看!我帽子上的毛被風吹得橫著飛
DSCF7349.JPG

建功嶼上的「固若金湯」,上聯是「轟轟烈烈的戰鬥」,下聯是「慷康慨慨的犧牲」
DSCF7353.JPG

回首金門到建功嶼的來時路,彷佛可想見數十年前,在此當兵隔海與金門島相望,而台灣又在海峽另一端看不見得地方。思鄉之情比這裡的海風、驕陽更加強烈。
DSCF7355.JPG

建功嶼蚵田
DSCF7357.JPG


接著去【中山紀念林】後,便前往【莒光樓】。
莒光樓坐落在金城東郊,為宮殿式建築,棟宇輝煌,可說是金門的標誌。
DSCF7369.JPG

莒光樓前還有金門電話亭
DSCF7407.JPG

【馬山觀測所】
DSCF7416.JPG

來瞧一瞧,假偵查一下
DSCF7426.JPG

【山后民俗文化村】至今仍充滿古趣的閩南文化保留區
DSCF7428.JPG DSCF7429.JPG
金門傳統建築之所以值得一探,主要是聚落原貌的完整呈現,少有現代建築的摻入,整個金門縣中,共有歐厝、珠山、水頭、瓊林、山后、南山、北山7個具代表性的傳統聚落,各有風味,但大體上仍以漳泉或是閩南式樣為主,充滿古意。



據說這是本村的龍脈
DSCF7439.JPG

蠻喜歡這種感覺,這裡的屋子門板都會貼上這個
DSCF7457.JPG DSCF7470.JPG DSCF7498.JPG

參觀新娘房,只有新婚才能住唷(就是所謂的蜜月期),等到結婚一段時間就要離開這個房間
DSCF7501.JPG


來到金門,免不了都會去戰史館充分體驗「戰地風情」,包含【八二三戰史館】和【古寧頭戰史館】。不過老實說,有的實在讓人很不想拍照,曾經那段血淚歷史是感傷也是敬畏的,所以就提供一些照片作為曾經到此一遊吧。
DSCF7520.JPG DSCF7522.JPG

而這這些輝煌足以在歷史上留下深深痕跡的,是青春,是英勇,是彈藥火光和動盪,據說金門的砲彈到現在還沒用完,所以由砲彈製成的菜刀仍然不虞匱乏,足夠台灣所有人口擁有兩把金門菜刀,由這樣的數據,也可以知道當時是怎樣的烽 火連天和情勢緊張了。
DSCF7548.JPG

接著到水頭聚落的【金水國小】。
金水國小的存在,反應著「出洋客」在異鄉經商致富後,回饋故里的心情。
其建築採「回」字型配置,中為禮堂(講堂),左右兩側為教室,後落為教師宿舍,牆體為磚石結構,而圓型磚柱更是台閩地區少見。入口的正面裝飾著花草、飛鷹和天使,並以紅磚堆疊出圓柱,這些圓柱都是在福州燒好再運來金門使用。正門與側門的亭廊、山牆泥塑裝飾採南洋風格形式表現,也被稱為「番仔厝」學校,也是當時金門地區規模最大,形制最完善的小學。
DSCF7612.JPG

1937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,佔領金門,金水小學被強徵作軍事醫院,即中斷辦學。戰後金門,1949年胡璉將軍實施軍管,「借用」金水國校做為興辦「怒潮士官學校」,並利用鄰近空地訓練軍隊,直至1958年遷移後,金水小學才又恢復教育講學的真正面貌。但後來由於水頭聚落人口逐漸外移,乃在1986年廢校,1999年經金門國家公園整修後,規劃作為銘傳大學金門校區,2003年3月公告為金門縣歷史建築。

金水國小現做為金門「出洋客的故事」展示館,屋況維護良好,是難得的 建築佳構。
(參考自 http://naturallybread.yam.org.tw/2006-adamanotice/oldhouse-kha/oldhouse-kha-index.htm)

這對我來說很習慣的場景XD
DSCF7609.JPG DSCF7611.JPG DSCF7616.JPG

除了金水國小與閩南建築截然不同,還有【得月樓】也頗具洋味。這是由於曾有一段時間,金門人流行到南洋經商改善生活,這些「放洋」的人發了財,回到故里就是蓋房子,於是,這些洋樓模仿南洋的味道,但並不是那麼道地,又和傳統建築大異其趣,於是水頭的建築物成為金門人求生存的時間縮影,從農漁墾殖到南洋經商,不同時期全都反應在建築上。
DSCF7628.JPG DSCF7634.JPG DSCF7635.JPG

金門人以聚落住民的血緣關係介定為「多姓村」與「單姓村」,大部分是同宗的單姓村,多姓村較少見,只有在商業活動頻繁或是水緣豐富的地方才有多姓村,位處碼頭邊的水頭就是多姓村

DSCF7636.JPG DSCF7641.JPG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....................(未完 待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